中消协:影院为商业利益抬高票价无异于杀鸡取卵

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点评影院抬高票价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日电 3月1日,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根据报告,“春节”假期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观影服务等方面,部分网友吐槽电影票涨价不少。中消协指出,电影票价暴涨,表面上是市场推动,深层次分析还涉及交易中的消费者体验。影院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抬高电影票价,继而忽略节日期间电影消费的大众属性,无异于杀鸡取卵。

报告称,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2021年2月11日(除夕)—2021年2月19日(正月初八)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消费维权舆情基本情况

在2月11日(除夕)至2月19日(正月初八)共计9天监测期内,共收集“春节”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7037718条,日均信息量约78万条。监测期间,“消费维权”信息虽呈现出曲线波动走势,但每日相关舆情数量较为均衡,2月19日(正月初八)最多,为1068943条。

在信息传播渠道上,“春节”期间“消费维权”类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有微博、客户端、微信、网站、论坛、新闻等。其中,微博信息量最高,占比45.15%;其次是客户端,信息量占比25.62%;第三是微信,信息量占比16.46%。

消费维权问题集中领域及典型案例

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1129429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6.05%。

中消协指出,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本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

监测发现,2020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吐槽较多的在线票务、防疫用品、餐饮住宿等问题没有集中出现,今年“春节”假期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游乐设施、观影服务、烟花燃放等几个方面。

  网红景点流量大 游乐设施事故多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游乐设施”类负面信息123656条,每日舆情数量较平稳,假日期间游乐设施类相关负面信息在2月14日(正月初三)相对较多。

春节黄金周期间,游乐设施类舆情主要集中在湖南邵阳一游乐场高空项目故障导致十余人受伤事件,相关媒体报道后,网络舆情关注度高。此外,2月18日四川绵阳一网红桥断裂,导致数位游客受伤,舆情关注度较高。

  电影票价飞涨 影院安全存忧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观影服务”类负面信息100259条。每日负面信息量有较大波动,日均在11139条左右,舆情信息量在2月15日(正月初四)达到峰值。

从本次监测的舆情反馈来看,受春节电影票房大幅增长,多部贺岁档影片热度高的影响,相关舆情信息量也显著增多。部分网友吐槽票房增长,电影票也涨价不少。此外,浙江一电影院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多人送医,也引起舆情广泛关注。

鞭炮燃放事故频发 网红烟花禁售下架

监测期内,共收集“烟花爆竹”类负面信息79717条。日均在8857条左右。舆情信息在2月12日和13日(正月初一和初二)较为集中。

春节期间多地发生儿童燃放烟花爆竹事故,冷烟花和钢丝棉烟花安全风险问题引发关注,实体店面和网络平台销售的“钢丝棉烟花”,被要求全部下架并妥善处置。

在报告中,针对春节舆情关注的人身安全事故的热点、痛点,中消协提出三点建议。

履行市场主体责任。今年各地倡导“就地过年”,一些近郊游、乡村游景区游客大增,对景区的接待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节日期间运行中的飞椅失控,让人对其日常的安全维护是否到位产生怀疑;“网红”吊桥承力绳松驰,桥面发生倾斜,其质量及安全管理,同样让人打个问号。市场主体是消费安全第一责任人,建议市场主体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经营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做到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风险排查,坚决杜绝消费安全事故发生。

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强行业监管,建议监督管理部门把消费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堵住消费安全漏洞,坚守消费安全红线。从春节期间舆情热点事件看,事涉公共设施的人身安全事故,呈多发趋势,有的甚至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给喜庆欢乐的新春假期,平添一抹伤痛与悲凄。究其原因,除行为人本身的防范意识及能力欠缺、相关的监护不到位外,也与相关责任单位没有绷紧安全监管这根弦有关。

“小井盖”等公共设施安全事关“大民生”,建议相关责任主体,加大规范整治力度,推进监管关口前移,有效堵塞安全事故漏洞。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与此同时,增设警示提醒标志,提升公众主动防范能力。学校、社区、家长要把儿童安全教育放到首位,并尽到监护职责,杜绝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持续提升消费体验。电影票价暴涨,表面上是市场推动,深层次分析还涉及交易中的消费者体验。影院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抬高电影票价,继而忽略节日期间电影消费的大众属性,无异于杀鸡取卵,一旦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和理解,受伤害的最终还是自己的长远发展。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和消费环境的持续改善,人们对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更加重视。如果一个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则无异于竭泽而渔。因此建议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不断提升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吃的安心、买的放心、用的舒心,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原题为《中消协:影院为商业利益抬高电影票价无异于杀鸡取卵》)

(责编:小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