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网络话题 网综“鼻祖”第七季不痛不痒

《奇葩说》第七季因为有许多“老奇葩”,辩论精彩度没有大打折扣。

作为网络综艺的“鼻祖”,《奇葩说》走到了第七季。这档能让观众体会唇枪舌剑的节目,不仅给观众带来欢乐,还带来智力、价值观的挑战。像很多经历七年之痒的节目一样,正在播出的《奇葩说》第七季关注度不高,这档节目的“奇葩”辩手、辩题曾不断地“刺激”“挑战”网友的神经,而如今节目的辩题比较迎合网络话题,而缺乏一些能开拓视野的深度讨论性话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00后刷新老网综

《奇葩说》风格的分水岭是第五季,从这一季开始,节目玩法更追求可看性,快节奏的淘汰、晋级赛制让节目更具娱乐性,不再一味地做严肃辩论节目。第七季节目赛制玩得更溜了,也更娱乐化了。节目组号称从千人奇葩中晋级优秀奇葩,招募各行各业的“奇葩”前来参赛,用了大篇幅来呈现这些网红、网络老师、脱口秀演员、文艺爱好者等的奇葩招数。奇葩选手亮相花里胡哨很吸引人,但这场面更像是一档普通选秀节目的开场亮相。

节目对“千人淘汰赛”环节也有自己的主要思路,那就是推出00后选手。《奇葩说》成为一档“长寿网综”,主要是因为它知道年轻态、网络化和话题性,才是自己的活路。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才能引发网络观众的强烈共鸣。在第七季节目中,18岁的年轻人站在导师们面前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会顺利得到晋级的机会。连主持人马东都说,很希望看到这个年龄的年轻人站在《奇葩说》的舞台上。

节目中,导师杨幂说“没有陈小雨是《奇葩说》的遗憾”。18岁的陈小雨成绩优异,申请到了匹兹堡大学哲学系,却因家里破产放弃自己喜欢的这个专业,转头去读拿到奖学金的学校。小女孩思路清晰、能言善辩,获得观众和导师们的认可。他们带来的也是更加新鲜的00后观点。袁奇奇是个男孩,但喜欢穿裙子、设计裙子,这个年轻人也呈现了00后与父母的新鲜关系、新的思考,他提出想穿裙子时,父母没有阻止他,一家人可能活在流言蜚语里,但换来的是孩子成长中“顺应天性,自由选择”的一种价值观认同。年轻的“爱豆”李佳洁参加这档节目,也在比赛中给观众带来来自“爱豆”本身对偶像这个群体的认识,比如谈到“爱豆”要不要谈恋爱,李佳洁认为“爱豆”本质上就是“商品”,不要又赚这份“商品”的钱,又要享受人性,你要想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虽然这些00后最终都被淘汰,最后站在舞台上的主力依然是看了多少季的“老奇葩”,但是越来越年轻的参赛者给这档节目带来更多可能性。

辩题的新鲜感降低

《奇葩说》第七季之所以让不少观众感觉可看可不看,就在于辩题越来越缺乏新鲜和犀利。节目组率先在95后、00后人群中做过调查,辩题由年轻观众投票选出,喜欢哪个辩题投哪个。但这些辩题有点儿鸡零狗碎,很多都像生活公号上推送的文章题目,比如,“毕业即将各奔东西,该不该表白?”“好朋友明知我偶像是谁,还在朋友圈骂TA,我该怼吗?”“在厕所隔间听到同事说我坏话,要不要大方走出来”等。还有几个本季相对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比如,“我很爱我的伴侣,但TA是个‘扶弟魔’,我该分手吗”“还在租房要不要生孩子”“孩子的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我该不该跟老师理论?”等。有的问题辩起来没意思,有的问题不需要辩论。节目辩题大多属于生活类、情感类,都是家长里短、细枝末节。

总的来看,《奇葩说》第七季因为有大量的“老奇葩”,辩论过招精彩度上没有大打折扣。但辩论议题整体有些落伍、陈旧,缺乏新鲜感,这些辩题追不上我们时刻发生的网络热点、社会热点问题,更难以引领观众去展开自己的深度思考。早期奇葩说那种类似“你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不生孩子有错吗”“该鼓励病危者活下去吗”等问题,才更有意义。

《奇葩说》作为一档优秀、长寿的节目,无论是给观众提供思辨讨论空间,还是提供与大众的共情能力上,都把很多节目远远甩在后面。很多人不希望看到它从以弱者视角关注普通人“难题”“困境”的优秀节目,变成平平无奇的偏娱乐节目。

(责编:哈哈大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