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人前显贵,背后受罪

《汗液》同时入围今年戛纳和多伦多影展,视听流畅,基本功扎实,作为瑞典导演Magnus von Horn第二部影片,这样的水平值得赞赏。影片唯一的问题可能是缺乏亮点,没有特别让人留恋难忘的点。究其原因可能是电影没有创造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让我对其产生敬畏或者同情的感受。

看过《汗液》你会觉得拍出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并不难,你找到一个有价值的主旨,用尽各种视听去表达和完善,把你内心对这个主旨最真实的感受传递出来。很多影片在拍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短板,然而《汗液》的编导很好地掌控了拍摄执行过程,没有明显短板,值得年轻导演学习。

《汗液》的女主角是一位运动博主。听上去影片动机不纯,有蹭热点、调动观众病态粉丝情绪造势的嫌疑,其实成片没有太多轻浮浅显缺乏内涵的塑料光泽。女主角的气质像是波兰马华,我国二十年前经常在大商场门口、电视节目里搭台办活动带货的名人,可能波兰的“互联网+”还不够发达,波兰网红并不像我国这样随处可见,借助发达的移动网络平台任何人都可能一夜爆红又很快失联。

作为关注某种特定职业的电影,《汗液》采取了对观众非常友好的讲述方式:先把运动博主的日常工作情况介绍一番,然后深入观众看不到的网红生活另一面。编导对动态视角把控娴熟,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模拟普通人参与运动博主线下活动的视角,展现运动博主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一面。然后博主开始和自己的合作伙伴谈论带货问题;回家也不忘服用赞助商给的营养品,自拍之后上传社交网路。运动博主日常工作情况介绍完毕。

接下来编导为增加影片深度,开始表现网红生活引起争议的部分。编导选取了巧妙的切入点和发展轨迹:博主真情实感上传视频,感叹自己虽然所到之处被粉丝簇拥,但生活中还是感到孤单,明示自己渴望感情生活。视频一出立刻引发网友“作秀”的评论。

当粉丝接受你博主的人设之后,就默认你在网路上的所有行为都具备商业属性,然后为每一种行为定性,哪些是符合人设的商业行为,哪些又不是。你想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粉丝解读为你在使用正当的商业行为割韭菜,没有问题,尽管你们双方对此解读不同,但结果重合。你想展示自己真实的负面情绪,粉丝认为你不该使用这样的方式割韭菜,这种做法是耍心机,令人不齿。

影片中粉丝的苛责论断影响了运动博主的理智。编导借助这段戏剧张力顺势推进故事,让她失去理性意识主动联系一位向她表达爱意的粉丝。见面场景不太雅观,博主叫来好友解围,却陷入另一个方向的不雅和失控。这一场景促使她思考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伪。她怎么想得清楚呢?编导无意塑造人生哲学家的角色,她只是一个运动博主。

最终她回到了用忙碌工作掩盖日常问题的老路,这样影片故事就实现了从外部到内部再回到外部的过程。《汗液》的故事结束了,你会觉得博主的人生会继续在光鲜和灰暗当中循环往复下去,和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一样不止不休。

(康一雄)

(责编:小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