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 王学钧
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因着一名摄影师的“爆料”而意外走红,帅气的脸庞、原生态的肤色、清澈又略带些羞涩的眼神迷倒了亿万网友,一跃而成为网红界的新晋“顶流”。以至于,不仅有许多商业机构盯上了丁真,不少地方的文旅部门也赶着“蹭”丁真的热点。
川藏两地甚至为“抢”丁真而“打”了起来。作为丁真的故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第一时间将丁真聘为当地的旅游大使,并拍摄宣传视频开展旅游推介。趁不少人误认为丁真家在西藏,西藏也“挺身而出”搭舆情的便车,通过官媒向丁真发出召唤——“我们在西藏等你!”生怕丁真被“抢走”,四川方面赶紧发声——“其实丁真在四川!”当地文旅部门还借此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优惠措施。与此同时,多地文旅部门也纷纷下场“抢人”:陕西“连夜打手电找丁真”,硬是从兵马俑里找到神似的;黑龙江就地取材,赶紧为丁真雪塑雕像;青海“加班加点选出帅小伙”,傲娇地表示青海少年不输丁真;云南、安徽、湖北等地也纷纷通过官媒向丁真“示好”,借机进行旅游推介。
乍看起来,“争抢”丁真似乎无可厚非。对川藏两地而言,“争抢”丁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从行政区划上说,丁真来自四川甘孜州理塘县;从所属民族上看,丁真是一位生活于藏区的藏民。爆红之后,丁真已是舆论场上的一种现象级存在。对此,跟丁真有着密切关联的川藏两地不可能无动于衷,借机开展旅游推介堪称明智之举。从旅游推介的角度看,各地“争抢”丁真也堪称“史上最和谐的打架”——在这一并无彼此伤害的“争抢”过程中,人们不仅领略了川藏地区的独特风情,也从各地的“搭车”宣传中看到了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也正因如此,不少网友把各地“蹭”丁真热点的举措视为一种可以“打满分”的区域营销。
在这个意义上,各地所表现出来的媒介素养值得肯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窝蜂“蹭”丁真热点的行为不值得警惕。一不留神,“蹭热点”就可能逾越应有的界限,沦为一种娱乐化的舆论起哄。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无心插柳还是有心栽树,只要在某些方面契合了公众趣味,任何人都有可能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蹿红,成为舆论场上的热点。对普通网民而言,“蹭热点”追网红可以是一种“家常便饭”,行政部门“蹭热点”追网红却不能太“随便”。不少地方根本跟丁真毫不“搭界”,当地相关部门竟也纷纷下场追网红,在官媒上“抖机灵”,以“蹭”丁真为乐,初衷再好也不宜提倡。这样做,不仅难以达成期待中的旅游推介效果,更易在“娱乐化”的过程中消解官媒必要的严肃性,损害行政部门应有的公信力。
(责编: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