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二十不惑2》警惕流量思维让作品沦为配方剧

  沉淀、信心。随着横店一轮又一轮的开机潮涌来,影视行业终于开始有条不紊的恢复如往常。

  2019年的上海电视节期间,新浪电视X娱理工作室走访了侯鸿亮、戴莹、六六、郭靖宇、赵依芳、高希希六位业内大咖,和他们一起解读了当年影视行业最为关切的6个问题,时移世易,转眼到了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上海电视节推迟到了8月,影视行业也在疫情影响下,产生了很多新的热点问题。

  2020年,新国剧访谈录如约而至。疫情加速了影视行业从此前单一的TO B模式向 TO C 模式的转化,网剧参评白玉兰奖也在预示着剧集内容审查标准的统一化,上半年女性题材的涌现和崛起让这一类型内容的热度高涨,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机敏的内容嗅觉也值得被关注。

  上海电视节伴随着“白玉兰绽放”颁奖礼的结束落下帷幕,但影视行业今年的发展时机才刚刚开始,在蓄力爆发的时期,如何继续前行?在今年的新国剧访谈录中,新浪电视X娱理工作室在与郑晓龙、戴莹、陈菲、孙昊的对谈中,试图去给行业带来一些启发。

  “新国剧访谈录2020”第一期对谈者是柠萌影业总裁陈菲。今年两部女性题材作品《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同档期热播,也将这一类型的内容推到了话题舆论的制高点。

  在这些影视剧中,女性角色不断变化,两部剧集都在通过不同层面尝试把女性从婆婆、丈母娘、妈妈、妻子、女儿等多重身份下挣脱出来,让女性回归到“做自己”本身这件事情上。

  纵观视频平台下半年的内容储备,女性题材依旧是重点内容,《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正在播出,《亲爱的自己》《了不起的女孩》《她的城》《女人万岁》《女医生》《我和我们在一起》等都在制作和排播中,后续依旧有作品在不断地立项、筹备。

  基于《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部作品的制作经验,陈菲从女性题材的人物塑造、话题设置、用户洞察等层面,和大家分享了女性题材剧的创作经验。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海报

  娱理工作室:女性题材剧的定义是什么?

  陈菲:在《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整个创作过程中,包括最近的各种总结复盘中,我不断地在思考这个问题,以我一家之言,我觉得女性题材作品是以女性视角为主,站在女性立场上去展现女性的生存状态、表达女性价值观的作品。

  娱理工作室:《三十而已》的话题度很高,每天都会出现在热搜上,是不是女性题材对内容的话题度会有更高要求?

  陈菲:这么说吧,就题材而言,女性题材属于较广泛的赛道,天然容易引发话题的讨论。因为观剧的核心用户群是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女性,而这个群体也是各个社交平台和舆论场的活跃人群,所以当女性题材的内容和这类用户自身的现实生存处境紧密相关的时候,她们就有很强烈的意愿去参与讨论。

  现实题材就是要直面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主创的洞察越深入、提炼表达得越精准,观众的共情和争议就会越激烈。

  娱理工作室:既然主要受众群体有参与讨论的欲望,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是否会提前设置可能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陈菲:在这方面,我觉得特别需要警惕一个创作陷阱,就是话题先行、话题堆砌式的创作观。剧作最为核心的还是人物,人物的弧光和剧情的设置,剧作要从人物和剧情来生根并往下推进,如果舍本逐末,只想着要靠什么话题能引爆来倒推,这种流量思维会让作品沦为功利肤浅的“配方剧”。

  《三十而已》截图,王漫妮和有故事的顾客

  娱理工作室:说到用户需求洞察,这个洞察的过程是如何操作的?柠萌在这方面的经验之谈是什么?

  陈菲:《二十不惑》是集体创作,编剧是一群95后的年轻人,他们的剧作经验较浅,《三十而已》则是非常成熟的编剧张英姬的独立作品,我们在这两个作品中都用到了柠萌独具特色的用户洞察方法论。

  比如《二十不惑》的剧本创作之初,在确定了主题之后,第一步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去做调研,用问卷、访问等各种方式采访大四学生,尽量多的采集个体素材;第二步比较关键,需从大量的样本中提炼出共性的洞察,找到真正的破题点,确定人物身上要承载怎样的价值表达;而之后,人物的具体勾画、桥段设置都是实操的编剧技能。

  《三十而已》在编剧张英姬独立创作的同时,我们也会用用户洞察的方法论提供小到“奢侈品柜姐”的职业状态,大到“沪漂青年”的生存状态、三十岁女性生存困境这样的洞察报告,让编剧选取运用到剧本创作中。

  《二十不惑》截图,梁爽和段家宝

  娱理工作室:其实电视剧中,从来不缺少女性角色,之前也会有角色扁平化的问题,相较于之前的作品,《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在女性题材下的女性角色设置,做出了哪些新的探索?

  陈菲:想要做好女性题材真的非常难。当下,女性用户非常在意女性题材是否写出了真实共情的女性生态或困境,而撕裂的女性舆论场对于剧中人物的行动选择及背后的价值主张也会更加严苛。

  在《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尝试大胆书写当下女性的新欲望,比如20岁女性的金钱观爱情观、30岁女性的婚恋观事业观,通过人物的行动选择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表达,而且这种价值主张是多元的,我们想要做到只表达不定义。比如剧中每一个女性的结尾落点,我们认为每一种发乎于心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同时,不回避人物的复杂性,人物刻画做到有缺点有纠结有成长,尤其是人物灰度的呈现,比如王漫妮,为她的欲望设置底线,并进一步细化她在底线之上的各种挣扎和反复,让人物更立体真实可信。

  《三十而已》截图,王漫妮和梁正贤

  娱理工作室:女性题材中男性角色的刻画往往会沦为片面单一的“工具人”,《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是怎么塑造男性角色的?

  陈菲:在《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创作过程中,我们非常警惕的一点就是不要把男性和女性对立起来去写,更不要去贬损和俯视男性,因为如果在男性和女性这样的互动关系中贬低男性,其实是在反向损伤女性角色。

  我们尝试尽量把每一个人物都做得比较立体,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角色大小,都去抓住他/她的诉求和困境,比如陈屿是低开高走的,许幻山是高开低走的,他们身上都有男性的缺点和可爱之处。

  但我的观点:女性题材就要坚守以女性视角为主、站在女性立场、表达女性价值观。所以在男性女性的互动关系中,我们是有取舍的,比如钟晓芹的婚姻问题,双方一定都有问题,但我们以女性视角更多着墨男性的问题;顾佳的婚姻也是,顾佳也有自身的问题,两口子也有价值观不同的危机,但在许幻山出轨的问题上,我们选择坚定地站在女性立场,对出轨零容忍。

  

  《三十而已》剧照

  娱理工作室:刚刚我们提到了“观众的期待”,其实经常会出现剧情发展人物结局与观众期待不符的现象,作为创作者,应该如何去看待“观众的期待”呢?

  陈菲:当下的剧集播出观看形态已经变成一个创作者和观众集体共创的生态,这个互动的过程必然存在创作者叙事编码初衷与播出时受众解码之间的差异。作为创作者,我们要理性看待这种差异,要能承受住各种争议甚至非议。

  比如《二十不惑》中姜小果最后的情感选择,观众觉得不是Happy Ending,情绪上难以接受。但是姜小果喜欢的周寻,他在人生这个阶段爱情只能占10%,姜小果明知道自己会受伤,为什么还要和他在一起呢?剧中姜小果选择放弃这段爱情,她选择了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我们觉得这体现了她的爱情观,当然这也是一种更女性主义的价值观。

  包括《三十不惑》中王漫妮最终选择出国留学也是如此,很多观众觉得不合理,但王漫妮就是一个不愿意循规蹈矩的人,她不断地在攀爬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哪怕不知道后路如何。她的落点符合人物的逻辑和价值观。

  总之,理解并接受观众的解读和争议,理性面对“观众的期待”。如何在顺应用户的集体情绪和坚守创作者的价值观引领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是对于我们的考验。

  截图自《二十不惑》,段振宇称赞姜小果的品质

  娱理工作室:现在的观众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长剧,短视频平台上又会提供很多剧情的Cut,很多观众看完这些Cut之后,就觉得已经看完了全剧,如何看待观众的这种观看习惯?创作者又受到了哪些影响?

  陈菲: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传播媒介迅速裂变的时代,去年《小欢喜》播出时,就出现了“短视频追剧”的现象,大量用户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而是通过热搜上的短视频Cut追完全剧。今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长剧集被解构成各种梗和爆点组成的段子集,让很多用户无法沉浸其中去看到人物的完整弧光,甚至被一些偏激的集体情绪裹挟,没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也没有时间去深度思考。

  这种浮躁的消费方式很大程度影响了创作者的表达。比如《三十而已》后半程的情绪发酵,这完全不是我们的初衷,顾佳的婚姻线我们是按现实主义的方法去刻画的,但各种提前释放并被反复强化的短视频Cut,却让观众将剧情读解成了“爽剧模式”,最后让观众的情绪无处安放。因此,如何适应这种剧集消费环境的变化,已经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新问题。

  娱理工作室:现在回过头来,再复盘《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两个项目,您觉得有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可以给后续再开发的作品带来哪些启示?

  陈菲:创作总有遗憾,近期我们内部对《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做了全面复盘,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关于《二十不惑》,主要还是存在类型杂糅的问题,我们在《二十不惑2》的创作中会厘清方向,坚定现实青春女性的题材定位。关于《三十而已》也有很多思考,比如在离地半尺的传奇和离地半尺的人间真实之间,还可以就钟晓芹的转变成长,钟晓芹和陈屿以及钟晓阳的情感关系有更深入地洞察刻画。

  《三十而已》截图,王漫妮洞悉钟晓阳对钟晓芹的心思

  娱理工作室:《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都是柠萌的作品,但同时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女性题材依旧大热,未来也还会出现同题材的竞争,作为总制片人,您如何看待这种竞争关系?

  陈菲:《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虽然是柠萌建构起来的、互文关系的女性题材作品,但却有着不同的细分赛道,《三十而已》更偏广泛的大众赛道,核心用户群在20~40岁;《二十不惑》更偏青春赛道,受众15~30岁,会相对窄一些。这次两部剧同期播出并非我们的本意,虽说各有各的侧重,但同时播出会存在一定的遮蔽效应,我们还是有点遗憾的。

  女性题材本就是话题宝库是大赛道,可以想见,近几年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能和同行们一起体察和书写当代新女性的变化成长、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与有荣焉。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海报

  “新国剧访谈录2020”与陈菲的对谈在女性题材剧集的创作上,分享了新的探索和得失,影视剧内容的创作依旧需要创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切入点、更为多元的表达会成就下一部现象级作品的诞生。

  “新国剧访谈录2020”的第二位对谈嘉宾是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她将详细和行业分享在短剧创作方面的经验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创新。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责编:Louisa)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